
綠皮火車,對90后而言,那是一個陌生的存在。然而,對于30歲及以上年紀的人來說,綠皮火車印象就深刻了,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個個刻骨銘心的故事,或欣喜或傷悲。當時,動車、高鐵尚未問世,飛機可望不可及,小車也沒有進入千萬家庭,綠皮火車因為經濟實惠容量大,成為人們長途出行的首選的交通工具。
當年,我在長沙上大學,每個學期雷打不動的兩次往返,綠皮火車咣當咣當伴隨我從郴州到長沙,再由長沙到郴州,如此反復三年時光。綠皮火車條件簡陋,沒有空調,速度也慢,像極了一個患有哮喘的老者。即便如此,能擠上火車,都算是一件幸事。坐地板上,趴座位下,擠廁所和過道里……那是常態,哪還能有什么非分的要求?
醴茶鐵路是株洲境內唯一的區域鐵路,1973年開通運營后,給沿途居民出行帶來了極大便利,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。2015年7月1日起停運。經省市縣多次呼吁,該線路今年6月30日恢復運營且延伸到了炎陵縣。這一喜大普奔的消息一經發布,沿途群眾歡喜異常!
在恢復運營近一個月的某天,炎陵的同學盛情邀請我前去聚會、避暑、摘黃桃,我不假思索地滿口應允了。正好借這個機會,體驗一下乘坐綠皮火車的感受,找回多年前的回憶。
雙休日的上午,我與豪哥每人花上18元購得車票,于10點在株洲火車站候車室,跟隨一大波人流,上了開往炎陵的K9036次火車。資料上顯示,這趟火車9點18分從長沙開出,下午1點20分抵達炎陵。進入車箱才知道,這綠皮火車沒有空調,一車箱有12個小電風扇,吊在車箱頂上,不知疲倦在轉動著,因為酷熱,風扇吹出的都成了熱風。當時就暈菜了:這樣的天氣,坐著這樣的火車,怎么得了?我不禁后悔當初的決定過于草率。車箱內人滿為患。剛上車不久,火車運行時,把車窗打開,還能感覺有風帶來涼意,但是一旦停下車來,就悶熱難當了。乘客中有的用報紙或是書本放肆地扇動,有老人事先準備了蒲扇,在用力地搖著拍著。
我們坐在鋪有絨布座墊的位置上,汗水從頭、背往下流,那感覺像毛毛蟲在身上爬。即便是運行中,窗外有風吹進車箱,都是撲面而來的熱浪,讓人出氣不贏。此時室外溫度已達到37度。那情形,是分分鐘都無法再呆下去了的。車過醴陵,萬般無奈之下,我只好給攸縣的朋友打電話求助,請他在攸縣火車站接了我們,再用汽車送到炎陵。如此這般,我與豪哥沒能堅持到最后,成了這趟綠皮火車上的“逃兵”。
次日下午,我們每人花上80元,改乘從炎陵到株洲的班車,享受空調,美美地睡上一覺,睜開眼睛便是紅旗廣場的長途汽車站了。這次在綠皮火車上的生活體驗,有與當初預期相差太遠的失望,更多的是反思和感悟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隨著在城市生活的時間愈長,越來越遠離艱苦條件惡劣環境,長時間地呆在有冷暖空調的辦公樓里,對異常氣候的適應能力就越來越差。我想這才是怕熱怕冷的根本原因。
有媒體報道說,已經有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關注了此事,正在撰寫建議和提案,要求在這綠皮火車上安裝冷暖空調,讓乘客坐的舒適。真心地期盼,安裝了空調的綠皮火車,票價不要讓乘客望而卻步。我滿懷美好地期待著!
責編:周媛
初審:周媛 二審:唐劍華 終審:易士強
下載APP
分享到